媛酱2017-09-24 18:16 阅读:1853次
总有一些执念,萦绕耳旁
总有一些梦,想对你诉说
总有一些故事, 温暖你我
等一切都实现,有你陪在我的左右
多一克的温暖,在你我手中
每个人都是一盏灯,照亮一程路
在这里,志成人为你讲述
做志愿者是会上瘾的。无论是一次“暑运”地铁口边的引导服务,还是一次徒步锦标赛选手心脏骤停的急救,帮助别人的这些时候,都是16岁的石皓天真正读懂“认真生活”,“好好的”这些简单字眼的时刻。
▲受访者提供
他是北三十五中国际部的新面孔,带着笃定的坚持和崭新的希望,带着一颗体己暖人的心,今年九月刚刚迈入自己的高中生活。他也是服务时长超过680小时的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三星级志愿者、总赛事保障时长超过160小时的“第一反应”急救中心首批急救志愿者。
石皓天笃信:“态度决定一切”。
这份信念,让他从小就是一个“认真对待”生活和周遭细节的人,自小就养成了助人为乐的习惯。
“我第一次自己一个人抽出一大段时间去‘帮助别人’也是一个夏天,小升初的暑假,报名了当时“暑运”的志愿者服务,我们大约是十个人,在天安门西地铁站口附近分散开来做引导服务,暑假人流高峰期,如果不帮助维持秩序,安检会特别乱。” 虽然是在蝉鸣已减弱了的夏末聊起几年前的这段往事儿,但石皓天语气中的兴奋,仿佛只是昨天的事情。
“一整天,没觉得累吗?”
“不断有人在问路,其实感觉不到有一整天那么久,也就不记得“会累”了。”
对于石皓天来说,这样“看看人,听听事儿,能帮就帮”的过程,是在自己仅此一般样的人生中,对于百态生活最好的触碰与感知。于是,他的志愿者服务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受访者提供
15年初,石皓天成为了北京市无偿献血志愿者的一员,利用假日在市内的无偿献血车为献血者协助服务。15年9月份,在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和北京市红十字会一次为献血骨干志愿者做了两天的急救员培训中,他接触到急救。
“急救面对的是未知的风险,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到。如果能在需要的时候给予别人“第二生命”,那才是真的开心。”
2016年9月4日,周日,奥森欢乐跑中国10公里锦标赛——当时负责前赛段执勤的急救志愿者石皓天对于那天的突发状况记忆犹新。
8点31分,距离全部选手开始比赛、收到指挥组指令回到终点待命仅仅21分钟之后,他听到终点拱门附近忽然传来惊呼“有人晕倒了!”。石皓天说,当他去到现场确认环境安全,开始初步检查选手状况时,晕倒的选手“无反应无呼吸,眼球不动半睁状态,同时胸廓无起伏,我们判断为心脏出问题”。石皓天意识到,这个时候不能够急躁慌乱,但也必须分秒必争地即刻展开施救。
▲受访者提供
“我和赶来的赛事指挥徐瑞共同为选手操作CPR(心肺复苏)和AED(体外除颤)救治。从发现选手倒地,连续7分钟左右无间断,同时关注着选手状况,一直到救护车到达,与急救医生交接后直接送医院。”说到这里,石皓天似乎松了一口气,“当天,赛事医疗官前往医院,传回来说选手生命体征已经恢复。”
第一次参与急救,石皓天的紧张可想而知,但用他自己的话说:“救的时候,真的什么都没想,完全在关注选手的状况,全力以赴不为其他,这就是我的态度。”
这也是到目前为止,石皓天遇上的难度最高的一次急救。由于赛前急救队的反复复训、赛时急救队员的缜密排布、队员彼此间默契的配合,这次后来被媒体写在新闻里的“1分钟展开救援”的高难度紧急救援在惊心动魄中顺利地完成。态度决定一切,在这里,说的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急救跟别的不一样,只有多学多练,遇到各种不同情况才能从容面对。”
因为不想让“帮助别人”成为纸上谈兵,石皓天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培训,先后考取了“北京市红十字会”急救员认证和” “美国心脏协会 BLS(Basic Life Support )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资质”等认证。
“最开始我学习的是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大出血止血和绷带三角巾等医疗用品的使用等等。在去马拉松之后,又陆续学习了一些赛道急症、运动伤处治、多人团队施救技能。”石皓天一边比划一边说,“真正了解之后,你才会知道急救的“临场处理”的特殊性,即使是受了类似的伤,也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
比如,同是被车轮压伤,石皓天遇见过需要“保险急救”——本着不加伤原则,不对患者进行大幅度移动、铺开急救毯安抚伤者情绪等待急救车来的情况;也遇见过身体没有明显外伤、选手反应正常,可直接转运救护车的情况。
在中国,每天约有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每年全国有约54.4万人死于心脏猝死。而心脏骤停发生相对其他病症,并没有太多前兆和规律。校园里的医务室中有很多常见药品,但如果发生心脏骤停,只能依靠徒手心肺复苏和呼叫救护车。而呼叫救护车又有时间影响。心脏骤停有一个“黄金四分钟”。每晚一分钟有效施救,患者生存概率就会减小10%。而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就是针对大众使用的一种医疗急救仪器,能够大福提高救活率。只要经过相关的急救培训,就完全有能力使用AED。
“但是国内学过急救的人不超过1%。急救普及率相对欧美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而这仅仅是急救知识的普及,如果实际训练,可能人数更少。”他说着,不自觉摇了摇头。
因为听说过太多在自己的同学受伤或是突然倒下之后,想帮忙却只剩下满心惊慌、束手无措的例子,石皓天说自己一直有个心愿是希望自己能够开一堂“校园急救培训课”。
“我希望能通过一个几个小时左右的课程,现场进行基础急救技能的教授,使同学们学习心肺复苏、内外科急症、日常症状的救治。同时,让同学们真正能够实际操作,完全掌握这项技能。”
“这样,更高效啊”,采访最后石皓天笑着调侃道:“而不是一位老医生开讲座似的在台上一个人讲一天,台下观众听一天。人生那么多不知何时会来的沉重意外,我希望我们的“认真生活”都能被自己“好好的,有底气的轻松对待”。
态度,决定一切,这是石皓天的生活信念,或者,也是我们的。
专题策划 | 王红军 石禾
采访编辑 | 石禾 高灵杰
统筹协调 | 金鑫
文字 | 媛酱